JIAXING TONGHUI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无感支付停车费有望解“当斯定律”之困

无感支付停车费有望解“当斯定律”之困

时间:2017-07-04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远举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难”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逐渐突出,制约了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2016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16年内地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95亿辆,其中2/3是汽车。去年全国市场停车消费总额约4000亿元,在内地大城市,机动车与停车位的比例整体“倒挂”为1∶0.8,停车设施总量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日益显现,按2015年停车供需缺口计算,内地停车行业需投资17万亿元。

  解决供应问题,除了新增增量,还有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盘活存量。最近,上海虹桥停车场和支付宝推出全国首个“无现金停车场”,采用“无感支付”手段,可以算是盘活存量的创新。在虹桥停车场内,用户出来的时候,不需要停车,不需要掏现金,甚至不需要掏手机。这种无感支付的原理是,用户把自己的车牌和支付宝绑定,然后通过智能设备的图像识别技术,来辨认车牌,从而自动从车主的支付宝里扣取停车费,整个过程中用户实现“无感支付”,车辆通过时间比原来节省80%。

  有过停车经验的人都知道,现在很多大型停车场,出入口取卡、还卡,往往形成拥堵。后来有了提升,可以摄像头自动识别,这解决了进口处的问题,但出口处交费时也会形成拥堵,不少商场在服务台处预先交费,但消费者找到服务台又得绕一圈。面对这些情况,一些商场推出了网络交费,不过要关注不同商场的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对消费者来说仍然不够方便。

  虹桥版的“无现金停车场”,除了让用户及时提车,缩短无谓的时间消耗,更好地提高消费者体验外,其核心优势——计价智能化,还可以提高停车场资源利用效率。如现在停车场计费单位普遍是一刻钟,有些甚至是半小时,无感支付方式下,未来可以变成1分钟,提高停车场的周转率,对消费者来说也更公平。未来更多的停车场变为智能计费之后,就不仅是单一停车场的效率提高,而可以通过停车场联动,导航智能识别、推荐停车场,进一步盘活整个城市的停车场资源。

  智能化的停车收费系统,不仅仅是在供给侧提高了效率,还能在需求侧抑制不合理需求。在交通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当斯定律”,即越宽的道路、越多的停车位,就越吸引人们选择私家车出行。人们对道路、停车场资源的使用强度永远大于新增资源的可承载能力,最后导致交通状况更差。所以,仅仅修更多的道路、建更多的停车场,不能解决道路拥堵、停车难问题,需求侧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去过欧洲旅游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欧洲人身材比中国人高大,经济实力也不差,却喜欢开小型车,而中国人却喜欢大车。这种差别的原因非常多,比如,环保理念的差距,在欧洲,车已不再是显示身份的主要标准等。撇开这些因素,车的使用成本是一个重要因素,越大的车使用成本越高,这会促使人们购买相对较小的车。在中国,车型大小也存在差别,但在停车的时候,一辆smart和一辆路虎的价格仍然是一样。两辆路虎的占用面积可以停3辆smart,从占用面积的角度来说,并不合理,而且,也和环保的观念不符。

  2015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加快推行差别化收费。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抑制不合理停车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效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与公共道路资源利用。从技术上来看,目前不能实现这种差别化收费,是因为区别车型太麻烦。而通过无感支付的方式,则可轻易解决此问题。未来有望可以根据车型,差别计费,大型车、豪车停车费更贵;而不同的停车资费标准,则可以反过来促使人们更多购买小型车。

  “无现金停车场”是技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改进公共治理的一个实例。事实上,只要政府积极接纳新技术,可能不需要耗费很多财政投入,就可以极大舒解民生痛点,提升民众获得感。而往往这些新技术、新场景的使用,并不挑战原有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可以给社会创造“福利增量”,对全社会来说无疑是一项值得期待的“帕累托改进”。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专栏作家)